清明 | 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
发布日期:2025-04-04  浏览量:32次


清明放假通知

清明节即将来临

根据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通知》

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

4月7日(星期一)上班

31

初三

1

初四

2

初五

3

初六

4

清明

5

初八

6

初九


清明二字,最早见于《淮南子》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”,本为农耕时令;唐代后,寒食祭祖与踏青习俗并入,方成今日“节气+节日”的独特身份,因此又称踏青节,三月节,祭祖节。与其他传统节日不同,清明不追求喧闹的庆典,而是以“慎终追远”的静思与“万物生长”的生机,构成中国人对生命流转的哲学理解。

清明三侯


清明节气中分有三个时段,每个时段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现象或生物活动,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理解。称之为清明三候。

一候桐始华

清明时节,桐树开始开放,标志着春季万物复苏的盛景。


二候田鼠化为鹌

古人认为,田鼠因阳气渐盛而躲藏,鹌鹑等鸟类开始活跃,象征着阴气消退、阳气上升。


三候虹始见

清明后雨水增多,阳光照射雨滴,彩虹开始出现,预示着春季雨水的充沛。

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,承载着中国人"慎终追远"的文化基因,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。一方面是扫墓祭奠、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,一方面是踏青嬉游、亲近大自然的节日。直到今天,清明节仍然是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。

  扫墓祭祖


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思念之情,其习俗由来久远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。

  踏青郊游 


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。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,即为春日郊游也称“踏春”。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携亲朋好友一起郊游的大好时光。


  温馨提示 

一、 文明祭扫,守护绿色清明

1. 环保祭奠:倡导鲜花祭扫、网络追思植树缅怀等低碳方式,减少焚烧纸钱、香烛,用清新空气守护绿水青山。

2. 安全防火:如选择传统祭扫,请远离草木茂盛处,做到“人离火灭”,切勿遗留火种,避免引发火灾。

3. 错峰出行:清明前后墓地周边易拥堵,建议提前规划时间,尽量选择工作日或清晨出行,减轻交通压力。

二、身心调适,感受春日生机

1. 情绪疏导:追思故人难免感怀,可以与家人朋友倾述或踏青赏春,舒缓心情。

2. 健康作息:假期勿过度熬夜,饮食清淡少油腻,适当运动增强体质。

3. 亲近自然:清明亦是踏青好时节,不妨与家人漫步郊野,感受万物生长的蓬勃气息。

来源:百度百科




-END-